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开发 > 正文

“还以为真打起来了!”今天,韩国首尔市民陷入惊慌和混乱,手机上接连响起一连串警报声

来源:长江日报 时间:2023-06-01 00:02:25

“如果是真的,我们就都在慌忙之中死掉了!”“外国人还以为真打起来了!”因朝鲜当天发射的一颗卫星以及手机上接连响起的一连串警报声,31日早晨的首尔市民陷入了惊慌和混乱之中。


(资料图)

韩国《京乡新闻》称,尽管首尔市发出的预警短信后来被行政安全部更正为“误发令”,但整个过程中警报机制在准确性和时效性上展现出的不足,以及“不是就算了”式的事后解释、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推诿,让市民们愤怒不已,社交媒体热门话题也一度被“警戒预警”“误发令短信”占据。

据韩联社报道,首尔市长吴世勋31日下午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预警短信相关争议“造成混乱”鞠躬致歉。他承认本次事件可能存在工作人员“过度反应”,但否认首尔发送警戒预警短信的做法是误发。

《京乡新闻》报道截图

韩联社报道截图

首尔市民们的混乱早晨

“今天6时32分首尔地区发布警戒预警。请各位国民做好躲避准备,让儿童和老弱者优先躲避。”当地时间31日早上6时41分许,伴随着刺耳的警报声,首尔市民们的手机上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韩联社称,由于此前已有有关朝鲜将发射“宇宙发射体”的消息传出,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人们纷纷上网搜索,韩国最大门户网站Naver的移动版一度瘫痪。

但就在22分钟后,首尔市民于7时3分许再次收到韩国行政安全部(行安部)发送的危急灾难短信:“首尔特别市发布的警戒预警属于误发事项,特此通知。”行安部解释称,该警戒预警原本应该只针对靠近朝鲜的韩国西北部白翎岛、大青岛地区发布,首尔地区并不在警报范围内,因行政失误被错误地发布到了首尔。

再过了足足23分钟,也即7时26分左右,首尔市方面再次发送短信称,“由于朝鲜发射导弹,(我们之前)发出了紧急通知。在此通知,首尔所有地区的警戒预警都已解除。希望各位市民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宣布解除警报。

首尔市民收到的三条警报短信。图片来源:韩联社

《韩民族日报》称,由于首尔市误发预警短信,一大早上班的市民们经历了混乱和不安。35岁的全某收到第一条短信时正在地铁上,他告诉《京乡新闻》,警报响起后,打开手机的人们惊慌失措地面面相觑。韩联社称,发布警戒预警后,住宅区内真的响起了民防警报,甚至是避难广播,更让不安情绪达到了高潮。

老人、儿童和语言不通的在韩外国人等群体尤为不知所措。据韩媒报道,有个别独居高龄市民被消息吓到,急忙收拾行李前往附近地铁站避险,有些连走路都困难的老人不得不慌慌张张地寻找避难所。28岁的李某居住在首尔西大门区大学街考试酒店,他表示早上听到警报后一起寄宿的外国朋友们就闹哄哄地聚在走廊,“因为看不懂韩语节目,以为真的打起来了,就安慰他们不要担心”。

更为引起韩国民众不满的,是实际警戒预警与收到短信之间长达9分钟的时间差,以及缺乏“避难干货”的预警短信文本,相关新闻下接连出现了“说好在32分发射,却在42分发出警报的话,应该等到都死了才发出警报吧”“应该至少告诉我要避什么难吧”“到底要躲到哪里去”等留言。行安部花了20多分钟才更正通知,也让一些人觉得“不像话”。

《京乡新闻》认为,韩国政府的应对方式与日本政府的措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报道称,日本政府在早晨6时30分就发出通知,比韩国方面的公告早2分钟,其中还包括发布警报的理由和具体的行动方针,如“请躲避到建筑物内或地下”等。

还有人则指出,首尔市发布行政命令,行安部却予以否认的“误发令突发事件”会降低市民的警戒心。26岁的大学生金正元(音)说:“如果假警报不断响起,即使是真实情况也会被人以为是误发令”,“简直就是狼来了的故事”。《京乡新闻》称,在社交媒体上也接连出现了类似的批评,一则指责政府制造恐慌、地方和中央配合不默契导致危害国民安全的推文被转发了1500多次,推特趋势关键词也一直被“警戒预警”“误发令短信”等占据。

指令疏忽还是解读错误?

据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联参)消息,朝鲜在当地时间31日上午6时29分许从平安北道东仓里一带朝南发射一枚航天运载器。行安部6时30分下达预警通知,首尔市政府于6时41分发布预警短信。

行安部官员称,地方政府也有权发布危急灾害通知短信,但此次首尔全境发布短信是市政府的误报。该部辩称,其在通知中写明“白翎面和大青面发布警戒预警,未收到预警的地区政府可自行发布预警”,当中“未收到预警的地区”指的是因技术问题未能收到预警的白翎面和大青面部分地区,并非专指首尔市。行安部和总统室指责首尔方面“反应过度”,要求其承担责任。

但首尔市政府主张,通知并未明确指出“未收到预警的地区”仅限于白翎面和大青面。据韩联社报道,首尔市政府方面在8时31分发布的一份报道参考资料中还主张,“在准确掌握情况之前,首先发布警戒预警,确认情况后再解除是紧急情况下理所当然的程序”。

首尔市长吴世勋31日下午在市政府大楼召开紧急发布会,为引发混乱一事鞠躬致歉,但否认该预警为误报。他说,首尔市消防灾难本部民防预警控制所在收到行安部消息后,考虑到朝鲜此前通常向半岛东部海域发射飞行器,但此次则向南发射,对于需为千万市民安全负责的市政府来说,认为属情况紧急而选择发送了警报短信。他辩称,虽然这可被视为一线工作人员“过度反应”,但市政府方面认为发布预警并非误报。

吴世勋强调,安全问题不容妥协,采取高强度应对措施就是原则。被问及“市政府是否会追究发布预警的一线工作人员之责”时,他表示,以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措施有些过度为由严格问责,恐将导致一线工作人员在平时工作中都不敢担当。对于行安部和总统室指出市政府要为此担责的说法,吴世勋称,先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梳理事件的来龙去脉。

5月31日,在首尔市政府大楼,首尔市长吴世勋举行紧急记者会。图片来源:韩联社

至于为何最初的预警短信“迟到”了9分钟,首尔方面人士解释称,6时30分许接到行安部通知后,首尔市消防灾难本部民防预警控制所为了进一步确认给行安部打了电话,但没有人接听,于是在2分钟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对首尔地区自行发布了警戒预警。6时38分,首尔市民防预警控制所在发送系统中录入短信,并向市方面申请了发送许可,最终在6时41分左右发出短信。

针对短信内容缺乏必要信息的指责,首尔方面表示,其文本是根据《灾难短信广播标准及运营规定》制定的,通常只会修改时间等细节,不会更改其大框架,“警戒预警是告知应该做好躲避准备,如果下一阶段警报发出,会再进行具体的避难介绍”。不过,专家们批评了此次首都方面的应急举措,建议有必要修改制度和系统等。又石大学消防防灾学系教授孔河成(音)表示,在实际情况中寻找避难所所消耗时间非常久,且通过语音播报容易产生沟通错误。他认为,如果韩国很难在短时间自行更换应急手册和系统,有必要从他国引进。

韩国开始打捞:计划回收分析

对于此次朝鲜发射飞行器,朝中社31日晚些时候发文证实此事,并表示因火箭发动机失灵,军事侦察卫星发射失败。朝中社称,朝鲜国家宇宙开发局发言人认为,事故原因在于“千里马-1”型卫星运载火箭上的新型发动机系统缺乏可靠性和稳定性,燃料特性不稳定,并表示相关科技人员和专家着手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朝鲜国家宇宙开发局称,将具体排查发射卫星时出现的严重缺点,尽快采取相关科技攻关措施,并经过各部分试验,在短期内尽快进行第二次发射。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当天宣布,韩军在朝鲜航天器坠落地点打捞出疑为航天器部分组建的物体,并正在搜索和打捞其余残骸,韩军还计划在回收航天器后分析其整体性能、是否使用外国零部件及其技术水平等。

路透社称,此次发射活动在韩国和日本部分地区引发了警报和疏散通知。首尔市长吴世勋31日就首尔市政府发布有关预警而引发混乱一事致歉,但否认该预警为误报。日本外务省则称,美日韩三国官员通过电话“强烈谴责”了此次发射。

韩军正在海上打捞疑为朝鲜所射航天器部分残骸的物体(图源:韩联社)

朝中社报道称,当地时间5月31日上午6时27分(北京时间5时27分),朝鲜“千里马-1”型新型卫星运载火箭搭载“万里镜-1”号军事侦察卫星,在平安北道铁山郡西海卫星发射场按计划发射升空。运载火箭起初飞行正常,但在火箭第一级分离后,第二级发动机失灵并丧失推进力,后坠入朝鲜西部海域。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联合参谋本部称,朝鲜当天上午6时29分许在平安北道东仓里一带向南发射一枚航天器,但该航天器在非正常飞行状态下于上午8时5分许落入韩国中西部於青岛以西约200公里处海域。於青岛位于全罗北道群山以西60多公里处。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称,韩军于当天上午在相关海域发现并打捞疑似朝方航天器的部分残骸。韩军推测称,已打捞出的物体是用于连接一级和二级火箭的圆柱形装置,待其余残骸被打捞出,韩军计划分析其整体性能、是否使用外国零部件及其技术水平等。

疑似朝鲜航天运载器的物体。(图源:韩联社)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有关负责人称,经过初步研判,朝方航天器的部分残骸落入“韩中暂定措施水域”(中方称“中韩渔业协定暂定措施水域”),即大约在韩中之间的海域。两国渔船可在未申报的情况下在该水域自由进行捕捞活动。

针对“朝鲜此次发射流程是否比之前更快”的提问,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负责人称,此次发射流程确实比过去更快,韩军将继续跟进相关情况。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还声称,此次将朝鲜发射的物体称为“航天器”而非“弹道导弹”,是因为携带弹头才能叫导弹,朝鲜当天在东仓里(西海卫星发射场)发射飞行器,因此很可能是航天器。

另据路透社报道,31日上午进行的发射是朝鲜第6次尝试发射卫星,也是自2016年以来第一次,本次发射本应将朝鲜的第一颗军事侦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路透社公布了韩军从海中找到据信是朝鲜航天器残骸的现场照片,其中包括一个系在浮标上的巨大圆柱形物体。

来源|观察者网

标签:

最新新闻:

新闻放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