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开发 > 正文

黎紫书:我思考最多的是什么,我就写什么|书香节名家谈

来源:南方Plus 时间:2023-08-22 12:00:40

日前,马来西亚华语文学写作者黎紫书来到南国书香节分会场——花城文学院,以“黎紫书的南方经验与文学想象”为主题,与评论家、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龙扬志,作家、广州文艺报刊社副社长陈崇正展开对谈。这场活动由花城出版社举办。

黎紫书一直以来都与《花城》杂志有着密切联系,1999年,黎紫书小说《蛆魇》发表于《花城》杂志。与《花城》相识二十余年后,黎紫书带着最新长篇作品《流俗地》来到花城文学院,与读者分享《流俗地》《告别的年代》《余生》等作品的创作故事与缘起。


【资料图】

《流俗地》是黎紫书继《告别的年代》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告别的年代》极具小说形式感,充满叙事技巧,而在暌违十年的《流俗地》中,她采用了一种更为现实、传统的小说叙述方式去讲述一个盲女和一座城市的故事。

在黎紫书看来,《流俗地》写的是马来西亚土地上一群平凡人的生活,可能并没有那么多离奇的情节,但真实地呈现了人物的命运与选择。她在成为职业的写作者之前,曾经在《星洲日报》担任过社会记者,这段经历让她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阶层的人及他们的生活,“见证过他们真实的痛苦与困境,才有能力在作品中去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她说。

在谈及为何会选择以盲人作为主角展开故事时,黎紫书分享了她设置银霞这个角色,缘起于叫出租车的经历:“这个人我没有见过,可是我开始想象她,想到把盲人代入到出租车台的调度员里面。”她认为,让一个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的盲人来讲述这个地方的故事,更有奇幻的作用,效果更强,张力也更大。

龙扬志分析,《流俗地》虽然是一部关于怡保、呈现马华社群的小说,但同时也是华人生存境况的寓言。黎紫书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韧而强大的女性,“这也是她生活中所看见的女性的样子,她总是希望能在作品中呈现女性世界不同的层次感。”

作为同在“南方以南”写作的作家,陈崇正表示,黎紫书等马华作家经常被放置于“新南方写作”这一概念中讨论,在“南方以南”写作,有其独特性、难度,它所要唤醒的,是“南方以南”的写作应该如何重新回应时代。在龙扬志看来,“新南方写作”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新概念的提出总带有革命性的意义,在“新南方”建构文学的主体性与话语权,这是值得每个写作者和研究者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黎紫书写怡保这座小城的风雨流变、市井奇观,但并非把题材局限于此:“我从来没有要求自己必须写马华题材,只要我觉得现在这个人生阶段,我接触到的,真正能启发我,我思考最多的是什么,我就写什么。”

“我们会对文学有一种信仰与尊崇,是因为我们相信最好的文学品质最终会征服人心,在每个人的心里面会有一个跟文学相关的标志,它不断为我们提供方向和度量,让我们知道能打动人心的文学原来长这个样子——就像《流俗地》这样子。”陈崇正说。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戴雪晴 实习生 贺钰萌

【通讯员】王梦迪

【图片】受访者提供

【作者】 戴雪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签:

最新新闻:

新闻放送
Top